作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菜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为加强潮州菜技艺文化的保护,弘扬优秀传统饮食文化,我市制定了《潮州市潮州菜传承与产业促进条例》,于5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一起来关注。
每逢节假日,一拨又一拨游客来到潮州古城游玩。品尝美食,是不少外地游客来到潮州的必打卡项目。
游客:好吃的东西太多了,牛肉、生腌、砂锅粥这些。
游客:从书上看,然后问当地人还有什么特色,哪些名小吃,再一个是从网上看攻略,到这个地方肯定希望吃正宗的潮州菜。
为更好地留住正宗的潮州味道,促进潮州菜更好地传承,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潮州市潮州菜传承与产业促进条例》。条例共二十六条,以问题为导向,对潮州菜的技能传承、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方面作出明确、具有操作性的规定。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庄瑾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参与了省人大常委会粤菜立法工作,这部法规,彰显了潮州菜传统的技艺,也对我们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潮州菜菜式品种繁多,尤其是小吃类,既可登大雅之堂,也能流传于街头巷尾,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市人大常委会认为,留住经典味道的首要因素在于技能传承。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庄瑾瑜:潮州小吃覆盖我们城乡各个地方,基本上达到“一镇一味”或者“一镇多味”的状态,但有大量的年轻人不愿在父辈手中接过小吃生意,所以一些非常有地方特色的潮州小吃已经逐渐消失在视线中,我们急需通过人才培训或者为群众免费的培训,把我们的技艺保留下来传承好。
《条例》明确提出,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地潮州菜产业资源普查,整理挖掘开发本地潮州菜菜品、潮州小吃等资源,建立本地潮州菜菜品小吃名录。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 庄瑾瑜:有了这个名录,潮州菜的保护工作就有了方向感,而且外地游客到潮州旅游观光,才能感受到什么是潮州菜。
潮州菜餐饮店管理人员 吴文亮:会让潮州菜更加标准化,包括食材、制作上更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需要有一个标准去规范,也可以促进大家去创新,更加去做好。
强劲的人才支撑同样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我市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均开设了潮州菜产业相关专业课程,从业人员学历和素质较以往有所提升,但留不住青年从业者仍是目前行业发展中最大的困扰。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潮菜学院教师 陈育楷:当下的问题是要打破传统的“潮州菜师傅、粤菜师傅就是一个厨师,只会做菜”的观念。我们现在要针对不同的就业,去划分不同的工作层次。
条例明确,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培训机构一方面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健全潮州菜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促进专业技术与科研人才的交流学习和技术提升。此外,政府部门还要建立完善“潮州菜技艺”技能评价制度,加强社会认同感,拓宽晋升渠道。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潮菜学院教师 陈育楷:有针对性的,为整个潮州菜产业的发展培养相关的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性。在学校,我们以赛促教,包括行业的乡村工匠的评选、星级厨师的评选,还有各类行业协会举办的比赛,技能证书考核等等,充分发掘乡村和整个行业的精英人才。提升大众对我们粤菜师傅的认可度。
同时,条例还从政府、企业、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等不同角度,对潮州菜产业的文旅融合以及品牌打造提出切实的立法保障。
外地游客:条例出台其实就是保护非遗文化项目,再一个是保护广大消费者,都有好处。只要是货真价实,也是百花争艳各有所长。
市厨师协会会长 孙文生:一方面可以让各地进一步挖掘本土特色美食,将美食与当地文化历史相结合,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旅游线路,另一方面,美食产业借助旅游平台又能发展壮大,使其走出去,甚至形成特色品牌。随着潮州菜条例颁布实施,我们也将发挥行业优势,让从业者们有更多展示空间,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