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潮州非遗 就是这么“潮”
来源:潮州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2023-10-18 10:20:00

秀美潮州,人文鼎盛,工夫文化,精致典雅。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潮州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潮起来。

潮州非遗1.jpg

记者:潮州非遗,灿若星辰,惊艳世界,引领潮流。比如我身旁的这套潮州抽纱耳环,看起来是不是非常精致小巧呢?这套耳环最近在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了银奖,那么它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特色?我们现场请教设计者张老师,张老师您好。

潮州抽纱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哲翰:这是我们的潮州抽纱耳环,潮州抽纱是国家级的一项非遗工艺,我们这套耳环用的是潮州抽纱的割窗工艺,然后这边总共用了4个割窗。这个外框我们是用金属丝线去做手工的绕边,也是为了迎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让这副耳环更加有质感。

潮州非遗2.jpg

潮州抽纱,被誉为“南国之花”,融合了中国传统刺绣与西方刺绣的抽通技艺,其特点是按图案抽除布料上的经纬线后再绣制,显现出镂空的装饰花纹。张哲翰家中三代从事刺绣,从小耳濡目染,让他更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责任。


潮州抽纱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哲翰:我们还是会去做一些偏向小而精的作品,让这项非遗能很好、更快地去落地,把它市场化。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更加专注认真地把这项非遗工艺做深做精,做一些这项工艺里面最精细的一些绣法的代表作品。通过我们年轻人的方式,去让这项非遗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潮州非遗6.jpg

在潮州古城,像张哲翰这样的非遗展馆、非遗工作室有很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从以前的“看山看水看风景”,如今人们更追求“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真实体验。

游客:我们这几天在潮州玩得非常开心,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潮州的非遗非常吸引我们,看到了木雕、潮绣,还有工夫茶,还有吃了潮州菜,觉得非常开心。


茶器雅致、茶香弥漫,在牌坊街这家茶室中,市民游客正在品茶,感受潮州工夫茶的独特魅力。

潮州工夫茶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淡榆: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潮州非遗8.jpg

记者:潮州工夫茶艺,是融精神、礼仪、冲泡技艺等为一体的茶道,也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去年11月,潮州工夫茶艺助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项目,独特的冲泡技艺与凤凰单丛茶融合,香飘益远,名扬四海。

潮州非遗9.jpg

潮州工夫茶艺始于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风,贯穿于潮人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中,蕴含着“和、敬、精、乐”丰富的精神内涵。近年来,潮州非遗“强势出圈”,各种互动交流更为频繁,李淡榆忙在其中,乐在其中。

潮州工夫茶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李淡榆:我们组织了很多学习班,还有分享会,还有各种展会展览的活动。现在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和认可我们的潮州工夫茶文化,也有很多外地的学员来学习我们工夫茶二十一式这种传统的冲泡技艺。

近年来,我市持续拓展非遗活态传承空间,依托景区景点、文保单位等开展非遗展示、非遗展演、非遗集市活动,展示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更好促进潮州文旅融合。此外,公益培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常态化开展。

潮州非遗11.jpg

记者:为了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非遗传承的种子,我市积极推进非遗以本土文化教育的形式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鼓励在中小学校开设非遗特色课程。现在,湘桥区城南小学的孩子们正在上潮绣体验课。 

课堂上,潮绣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们介绍潮绣的历史渊源、针法特色,并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讲解潮绣钉金绣等独特技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城南小学开设了陶艺、剪纸、麦秆画、珠绣、潮绣、潮彩等“一级一非遗”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争做小小非遗传承人中树立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绽放光彩。

湘桥区城南小学学生 蔡佳彤:我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麦秆画,到了四年级开始学习珠绣,我觉得这些课堂非常有趣,而且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了解潮州非遗和我们的潮州文化,所以五年级的时候我又报名了潮绣,我会继续学习下去。

潮州非遗12.jpg

潮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刘瑞玲:把我们潮州的潮绣特色分享给同学们,让他们能够从小认识我们潮州的非遗,一针一线把它呈现出来。

潮州拥有国家级非遗17项、省级非遗47项、市级非遗13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省级传承人77人,市级传承人211人。从时光深处走来的非遗,展现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成为讲好潮州故事、传播潮州声音的重要载体,越来越火,越来越潮。

中国潮州美食网 http://www.czcityofgastronomy.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中文版 | 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