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狮头鹅
来源:潮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01-22 00:00:00

清晨,各棚里的狮头鹅有的伸长脖子迎着朝阳,有的弯着脖子从隔层走向地面,走向池塘;有的将大鹅脑袋用力左右晃动,时而轻停斜视,好像在寻找什么;有的两三只鹅脖子伸凑在一起,用“鹅语”在交流;有的张开双翅拍打着往前快走,努力想飞的样子;有的鹅在发怒似的,平张双翅,脖子用尽力量伸张,几乎成棒状地怒视着对方;有的独掌撑身,状若休息,张开淡粉红掌着地,脚粗掌宽色润,给人于鹅掌味美不腻的联想;在场里成群的鹅都伸展脖子仰着头,好像给人检阅似的,状态和动作基本整齐,尤为壮观!近三万只狮头种鹅,色泽花纹有别,千姿万态,如若要捕捉某只鹅镜头也是费心的事。这些鹅养殖有两三年的时间了,毛发干净、光鲜亮丽,色调有别,看起来健壮,大多在二十斤左右,最大的近四十斤。群鹅的叫声杂而有序,有的高歌,有的低吟,有的耳语,鹅场的鹅语有如协奏曲。


近日,我来到潮州一个乡村狮头种鹅养殖场参观。这里有两万多至三万只母鹅和公鹅。养殖场既普通又现代化。说其普通是因为按传统的养殖方式,普通的草饲料、粮食饲料,普通的场地普通的人在饲养;说其现代化则是根据狮头鹅的生活习性、养殖要求的特点,结合现代化养殖技术,对整个鹅场进行规划和设计,有别于传统的养殖场,鹅生活的棚子通风透光,上下左右采用分隔式布局。在离地面一米多的位置用网格搭建一层种鹅日常休息的场地,鹅的粪便直接落到地面收集区,休息区干净减少种鹅生病的几率;棚子与棚子之间以休闲地和池塘隔开,鹅群休闲期间可以到池塘洗澡,在池塘游动,可以增强活力,保持鹅的原来生活习性,场里的鹅干净且毛色光亮,这样养的种鹅将更加健壮,产卵能力更强;鹅场周边种着牧草等做为鹅的饲料,种植牧草的肥料来自鹅粪及池塘的洗澡水,多余的鹅粪运出鹅场做为其它蔬菜瓜果的肥料。用鹅粪发酵而成的有机肥,使牧草长势旺盛、颜色嫩绿,做为狮头种鹅的阶段性饲料或做为饲料的配料,是种鹅的优良食物。这里以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为经营理念,使鹅场保持得较为干净,基本上异味较少、不污染周边空气。将鹅棚里的母鹅产出的鹅蛋放进现代化的孵化器孵化区;在孵化区,鹅苗出壳后转换到鹅苗饲养区,分区饲养。这些过程中的设备和技术都有较高科技含量,因而说其是现代化的养鹅场。


要使养鹅场的蛋产量稳定且有效受精,鹅苗破壳及产量稳定,成活率高,整个饲养过程能茁壮成长而且能够适合其它地方饲养,种鹅的养殖过程需要精细和科学性管理。通常母鹅产蛋时期在三、四年左右较为合适,处于“青壮年”阶段较为强壮,最为合适,五年后母鹅逐步老化,其蛋的营养物质减少,孵出来的鹅苗体质相对弱些,影响成活率。选育母鹅时,除母鹅自身条件外,饲养的方式、方法、环境条件也相当重要,母鹅在发育的各个月份的饲养方法、方式以及饲料的搭配是有讲究的;在产蛋前和在产蛋期间所配饲料和方法也有差异。两、三万只鹅,每天喂养的饲料、给鹅活动时间和空间、洗澡、收集鹅蛋、观察鹅的生活状态有序进行,是“活”的“系统工程”。选育出高品质产蛋、成活率高的母鹅,是比较费心费力的事情,其复杂性不亚于人间选美。


淘汰的种鹅,需要选出离场,做为优质老鹅头、老鹅肉的原材料。潮式卤狮头鹅是潮州菜名菜之一,形、色、味皆俱佳,人见人爱,可能是最有特色的潮州卤味。潮州市在今年10月31日入选“世界美食之都”,卤狮头鹅在推荐菜谱中名列前茅,再好的美味佳肴还得有优质的食材,解决卤狮头鹅的供应链问题,从狮头鹅的养殖起点抓起。


潮州是狮头鹅的重要发源地,从育种、饲养、宰杀、卤制、摆盘、佐料、上桌、吃法都有传统的模式和程式,有潮州文化的内涵。育种和饲养是保障狮头鹅菜品较高质量的重要环节。潮哥的新理念和硬技术,从对种鹅场的布局、建设、养殖各环节、饲养的方法和方式进行精心研究和改进,鹅场的产出效果屈指可数,为享有盛誉的潮州菜提供了优质食材,养鹅特别是养狮头鹅种鹅,还是有朴素的潮州文化内涵。


作者 | 陈合茂

中国潮州美食网 http://www.czcityofgastronomy.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1      中文版 | 英文版